雷電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自然現象,其電壓可高達數百萬伏,瞬間電流更可高達數十萬安培。千百年來,雷電所造成的破壞可謂不計其數。落雷後在雷擊中心1.5-2Km半徑的範圍內都可能產生危險過電壓損害線路上的設備。雷電災害如同暴雨、颶風一樣都屬於氣象(自然)災害,它與水、旱、刑事犯罪、交通事故統稱為影響社會安全和經濟發展的六大災害。
雷電產生於雷暴,而雷暴往往伴隨強對流天氣而形成,是由大氣環流和當地氣象因素決定的。雷暴是積雨雲中雲與雲之間或雲與地之間產生的放電現象,並伴有火花放電,強大電流通過時,又使空氣迅速膨脹產生巨大的響聲,即雷電。閃電有枝狀、片狀、帶狀、球狀,其中枝狀最為常見。
雷暴的能量是由太陽輻射能轉化的大氣不穩定能所供給的。每年進入春季,太陽輻射增強,大氣中的不穩定能增加,因雷暴始發於春季,盛夏,太陽輻射強烈,大氣不穩定能儲存多,雷暴頻繁。秋冬以後,太陽輻射減弱,因而雷暴逐漸減少。但由於全球氣候變化和大氣污染等原因,現在冬季也經常出現雷擊現象。據悉,每個閃電的強度可以高達100萬伏,一個中等強度雷暴的功率約有10萬千伏安,相當於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
一般而言,雷電災害具有突發性、多樣性、複雜性、破壞性和選擇性等特點。隨著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基礎——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雷電災害跟蹤而至,還呈現出新的特點:受災面大大擴展,特別容易侵入與高新技術最密切的領域,損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近年來,隨著大量的資料設備和精密儀器應用的範圍日益廣泛,雷電損害造成的事故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由於通訊電腦網路精密設備內部結構的高度集中化,使設備耐受過電壓、過電流的能力下降,更易遭受雷電破壞。輕者可造成電腦終端和通信設備的介面損壞,使通信中斷,大量資訊丟失或無法傳輸;嚴重者使網路主機損壞,導致網路癱瘓,工作無法進行。電腦網路系統易遭受雷擊損壞的設備有:MODEM(數據機)、ROUTER(路由器)SWITCH(交換機)、HUB、網卡、通信卡、UPS、電腦電源及主機板。
在雷電災害防禦方面,縱觀人類防雷歷史,已有兩個多世紀,從建築物防雷發展到供電防雷、電氣和電子設備防雷,現在已進入第四個階段即現代微電子設備防雷。防雷技術和產品,也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發展得到顯著發展,除傳統的避雷針引雷攔截技術外,已擁有消散削減、遮罩隔離、抑制分流、疏導均衡等電位、優化接地泄放和雷電控測定位預警等技術,並相應研製出多種高科技的隔離裝置、電湧保護器、高效防腐降阻劑等設備、器件和產品,出現了火箭與鐳射等人工影響雷電的裝置和雷電探測預警系統設備,這都為有效防禦治理雷電災害奠定了技術和物質基礎。
工業化和科技的進步使得各種高層建築和特殊用途建築如雨後春筍般的拔地而起,這也為雷電防護提出了大量新的問題。“靜電抵抗”、“電磁干擾”、“熱島效應”等等的問題都有待進一步區研究和解決。近十多年來圍繞這些問題人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許多新的防雷理論,研製出一大批新的防雷器件、設備和材料,開發出許多全新的雷電防護技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